我们的记者张钦锋
春节后,票据利率继续快速上升,创下新高,偏离了货币市场利率的走势。分析师认为,这反映了当前实体经济对融资的强劲需求,贷款等融资工具的利率可能面临一定的上行压力。
2021年,票据利率明显上升。春节过后,这种趋势并没有表现出任何放缓的迹象。数据显示,2月20日,国有股银票6个月返现收益率升至3.83%,超过1月份3.74%的高点,创下2018年12月以来新高。
票据作为典型的货币市场产品,其利率会受到货币市场整体利率的影响。年初以来,在票据市场利率持续上升的同时,货币市场利率也普遍走高。例如,银行间市场代表性存款机构7天期债券的回购利率DR007,自今年2月以来一直在2.3%左右波动,较2020年12月上涨约30个基点。此外,看往年数据,2019年和2020年春节前期,票据市场利率小幅上升,说明从年初到春节,票据利率呈季节性上升。
但以上两点不足以解释本轮票据利率大幅上升的原因。一方面,近两个多月来,国有股银票返现收益率半年内累计上涨近130个基点,无论是持续时间还是上涨幅度,均超过往年春节前后的波动水平。另一方面,春节过后,回购利率相继下降,但票据利率却持续上升,这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其他货币市场的利率走势,也违反了往年春节后票据利率趋于下降的季节性规律。
本轮票据利率的大幅上升可能更多的是由于供求力量的影响,其背后的深层次影响因素可能在于信贷供求矛盾。
票据融资是信贷的一部分,计入人民币贷款统计时会占用银行的授信额度。从银行的角度来看,银行的资产负债部门在制定信贷计划时,贷款、票据、信用证等产品共用一个池。很多时候,银行通过买卖票据来调节信用规模,票据贴现业务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信用规模调节者的作用。比如过去经济下行压力大的时候,商业银行倾向于利用票据扩大信贷规模,从而在配合实施反周期信贷政策的同时控制不良贷款风险;相反,银行倾向于压缩票据融资,为普通贷款腾出空间。
从供求角度看,票据利率大幅上升,说明票据供过于求的情况加剧。深层次原因可能是经济持续好转,年初贷款需求旺盛。在额度的约束下,银行不得不出售票据来利用贷款额度。有三个现象可以作为证据:一是1月份新增人民币信贷高于市场预期,信贷供给结构持续改善,票据融资大幅下降;二是春节后高炉开工率快速反弹,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持续上涨,汽车消费持续火爆。多项高频数据显示,经济保持强劲运行态势;三是企业债券融资等融资活动活跃。央行数据显示,2021年1月,企业信用债券发行规模为1.2万亿元,去年同期为8267.4亿元。
可以看出,近几天票据利率一直在快速上升,反映了实体经济复苏背景下企业强劲的融资需求。进一步分析,随着融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贷款等融资工具利率水平可能面临一定上行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