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伟的武夷山脉绵延数千里,屹立于东南。
武夷山形成于6000万年前的一次火山喷发。自古以来,砂岩广布,丹霞地貌世界闻名。谁能想到,历史上石头多树稀的武夷山,现在的植被居然这么好!武夷山植被茂盛,森林优美,是福建省生态建设成就的缩影。
森林城市建立以来,福建省将推进土地绿化美化和森林城市建设作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重要内容,省政府每年都下发文件部署造林绿化任务。省委书记带头义务植树,各级党政主要领导外出挂帅,积极推进森林城市建设。十三五以来,省财政安排3.18亿元支持4.82万亩村庄绿化。
福建省武平县万安乡文杰村位于武夷山腹地,曾是著名的贫困山村。现在,村民李桂林靠卖竹子和竹笋一年能挣2万多元。除此之外,他还在森林里养了七八千只土鸡,年薪一万多元。在福建的“驴友”圈子里,提到“沃云森林家族”几乎无人知晓。武平县程响镇云志村位于森林深处,155户805人。在扶贫干部的帮助下,农民工钟尚义于2012年初回到村里,开了村里第一家酒店,专门经营土鸡鸭和原生态绿色食品,当年赚了20万。其他村民纷纷效仿,程响镇党委、政府提出建设“云里村、天堂村、美丽乡村、旅游度假区”,大力发展集吃、住、娱为一体的生态健康休闲旅游。目前,村里的“森林家庭”每年接待游客60多万人。云厝村从以前的穷山沟变成了小康村。
据了解,到今年年底,福建省将建成346个国家级森林村和500个省级森林村。据不完全统计,全省10个地级市“造林”投资达743.95亿元,其中福州筹集207亿元,大力实施了一批露山露地、增绿等造林工程;厦门已投入30亿元,年均新增造林面积占全市面积的1个百分点;南平、宁德、平潭分别投入86.6亿元、43亿元、24.4亿元,保证了创森项目的顺利实施。
福建省在创建森林城市的过程中,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目标,以因地制宜、保护自然、突出特色为原则,以建设森林村镇为载体,以铁路和高速公路沿线的村庄为重点,大力推进“四面植树”绿化,充分利用闲置土地,在角落植树,在村庄建设中植树造林,营造生态景观林,保护古树名木,不断提高村庄绿化美化水平。目前福建省森林覆盖率已达66.8%,40多年来居全国首位,是全国生态环境、水、空气质量优良的省份。
在今天的巴敏大地上,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风景更美,空气更清新,人民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