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年的酝酿,吉利汽车和沃尔沃汽车的合并计划尘埃落定。
2月24日晚,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利汽车”)宣布与沃尔沃汽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沃尔沃汽车”)达成最佳合并方案。双方表示,将在保持现有独立法人结构和实现战略目标的同时,继续扩大合作领域,深化汽车新四化合作,发挥协同作用,实现业务融合的最大价值。
根据官方公布的信息,吉利汽车和沃尔沃汽车将围绕汽车新四化的前瞻性技术,在动力总成、三大动力技术、高自动化驱动等业务领域进行合并合作,包括合并动力总成业务,共同开发下一代纯电动专属模块化架构和高自动化驱动解决方案,扩大联合采购的范围和规模,以及海外销售渠道和售后网络。
这也意味着吉利汽车和沃尔沃汽车的合并并没有在之前预期的资本层面进行整合,而是在业务和技术上进行了协调。
该计划未提及资本水平,公司结构将保持独立
一年前,2020年2月,吉利汽车宣布正在与沃尔沃汽车管理层进行初步讨论,探讨通过两家公司的业务合并进行重组的可能性。
根据当时发布的计划,整合后的新集团将继续保持沃尔沃汽车、吉利汽车、柯灵汽车、北极星等品牌的独立性,通过吉利汽车在香港的上市主体实现与全球资本市场的对接,并考虑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上市。
现在,合并计划和细节正式公布。与前面提到的将沃尔沃汽车(Volvo Cars)合并为“强大的全球集团”的计划不同,合并计划没有在股权层面提及合并,而是重点关注动力总成、三大动力技术、高自动化驾驶等业务领域的合并与合作。
“大家对沃尔沃和吉利合并的最大期望已经通过这一合并计划得到了体现。”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CEO桂胜岳表示,投资者普遍希望吉利和沃尔沃通过业务合作增强协同效应,但也表达了对两家公司合并成上市公司后沃尔沃将如何估值、上市公司将为此付出什么代价、现有股东股份稀释计划能否合理安排等问题的担忧,但这些问题在此次合并计划中已经得到解决。同时,桂胜岳强调,合并不会影响吉利汽车a股上市。
但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合并方案不涉及资本层面的吉利汽车和沃尔沃汽车的整合,但双方可能不会完全放弃资本层面的合作讨论。吉利控股集团CEO李东辉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未来,吉利和沃尔沃在探索资本市场运营的可能解决方案时,各自的董事会和股东仍可以根据两家公司的未来发展和资本市场的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建议和意见,吉利控股将尊重各自董事会和股东提出的建议和决定。”
当被问及沃尔沃汽车未来是否会寻求独立IPO时,沃尔沃汽车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汉克·萨缪尔森(Hanken samuelson)表示,作为一家独立公司,沃尔沃汽车目前正在推进广泛的变革,未来可能有机会接触资本市场,但尚未做出决定。
动力总成业务合并将于年底完成,并将并入吉利汽车
在这次公布的计划中,吉利汽车和沃尔沃汽车动力总成业务的合并最为引人注目。双方将以股权合并的形式将动力总成业务合并为一家新公司,重点开发新一代双电机混合动力系统和高效内燃机。
“动力系统的合并已经开始。沃尔沃汽车将联合现有动力总成资产和吉利汽车合并为吉利汽车,这项工作将于今年年底完成。”吉利汽车总裁兼CEO安从辉透露,今后该动力总成公司开发的产品不仅会被吉利汽车和沃尔沃汽车使用,还会供应给吉利控股集团旗下所有品牌,不排除为第三方汽车公司提供产品和服务。
据悉,新动力总成公司已经完成团队合并,目前正在做前期运营注册工作。
除了动力总成业务,吉利汽车和沃尔沃汽车合并计划的另一个主要焦点是智能电动汽车领域。根据宣布的计划,在共享广阔的SEA和SPA2电动车架构的基础上,双方已经开始联合开发下一代纯电动的专属模块化架构,沃尔沃、吉利、力克、北极星等品牌都将共享平台架构。同时,吉利汽车和沃尔沃汽车将实现技术共享,在三电和智能网络连接方面共享电池组和电驱动系统,并通过联合采购降低成本。
在谈到去年10月SEA浩瀚架构发布后为何推出全新智能电动平台时,安从辉表示:“SEA浩瀚架构在吉利控股的九大品牌中已经得到充分利用,吉利和沃尔沃共同打造的SPA2架构也在同时使用。但双方的合作要考虑未来5-10年智能电动车的发展。吉利和沃尔沃将在现有架构的基础上发展,以确保两大集团未来使用的架构的先进性。”
同时,根据合并计划,吉利汽车和沃尔沃汽车将在沃尔沃汽车自主驾驶软件技术开发公司Zenseact的领导下,基于其现有的R&D成就和经验,共同开发全球领先的高度自主驾驶解决方案。
“未来,自动驾驶将出现在两大领域,一是市区全自动驾驶;另一种是拥有高标准自动驾驶能力的个人拥有的高端车型。”汉克·萨缪尔森透露,沃尔沃汽车(Volvo Cars)将专注于第二款车型,这款车型将由其Zenseact公司开发,未来将用于吉利汽车(Geely Automobile)和沃尔沃汽车(Volvo Car)车型。
此外,在海外渠道方面,吉利汽车和沃尔沃汽车将继续深化销售渠道和售后服务方面的合作。
据安从辉介绍,双方于2017年共同打造的力克轿车已于去年底正式进入欧洲,预计将于今年4月正式交付欧洲。柯灵汽车将利用沃尔沃现有的销售渠道和售后网络,逐步为全球用户服务。
转型迫在眉睫,燃油车领域的双赢能否再现?
2010年吉利控股集团以18亿美元收购沃尔沃汽车时,外界称此次收购为“蛇吞象”。但这次收购,在当时并没有得到外界的青睐,极大地推动了双方近十年的发展,使吉利和沃尔沃汽车在燃油汽车领域占据了主导地位。
通过与沃尔沃汽车保持密切合作,吉利在全球建立了5个R&D中心和5个设计中心,旗下拥有吉利、柯灵、几何、莲花等多个汽车品牌,汽车销量从2009年的33万辆增加到2020年的132万辆,成为首家实现乘用车产销突破1000万辆的中国品牌汽车企业。另一方面,沃尔沃在吉利的帮助下,摆脱了收购第二年的亏损,实现了盈利,加快了中国市场的开放。2020年,沃尔沃汽车在中国大陆的销量同比增长7.6%,达到16.63万辆,成为全球最大的沃尔沃汽车单一市场。
在过去的十年里,吉利和沃尔沃相互帮助,在燃油汽车领域都占据了一席之地。但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双方没能像燃油汽车领域一样有气场。
吉利之前的“蓝色吉利行动”目标没有如期实现,新能源汽车和电气化产品销量也低于预期。沃尔沃在电气化道路上布局缓慢,首款纯电动汽车XC40 RECHARGE直到去年11月才正式推出。
近年来,汽车市场从“增量时代”逐渐进入“股票时代”,但电动汽车市场的爆发力却超出预期。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的逐步扩大和“新四化”的发展,智能电动汽车正在引领汽车产业发展的新方向。根据HIS Markit发布的《2020年中国智能联网市场发展趋势报告》,2020年智能车在全球汽车市场的渗透率仅为45%,预计2025年将增至60%;届时,智能汽车在中国市场的渗透率将达到75%,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面对汽车行业改革的关键时期,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曾说过,“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新优势。
从此次并购计划的具体内容可以看出,吉利汽车和沃尔沃汽车的并购合作主要集中在新能源领域,他们希望通过双方的资源整合来争夺新能源汽车市场。
此外,2021年,吉利除了与贾跃亭牵手与FF合作,在破产重组后进入力帆,还与百度、富士康、滕循达成了一系列合作。频繁的布局背后,也体现了吉利对不断寻求转型新机遇的渴望。
十年前,吉利和沃尔沃首次在燃油汽车领域取得巨大成就。十年后,吉利和沃尔沃能否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取得巨大成就,还有待时间验证。
新京报壳牌财经记者张兵主编陈利彪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