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2020年法治类好书7种|收藏清单
商务印书馆《法律知识谱系》和《百年法治进程中的人与事》入选2020年“法治十大书籍”。今天,边肖为你带来七本关于法治的好书,值得你在2020年收藏。
“十大法律书”评选活动是《法制周末报》的品牌活动。从2012年到现在,这个赛事已经连续举办了八年。同时,每年年底,我们将与专家、学者、书评家共同审核评选过去一年出版的优秀法治书籍,并向读者郑重推荐。
2020年底,由26名专家学者组成的评审团举行了“学术、思想、人文”评选标准,进行了两轮投票,在面向读者的网上投票中收到了不少正面回应。最后,在评委会意见和读者网上投票结果的基础上,2020年法治十大书籍榜单诞生了。
2020年十大法律书籍
2020年十大法治书籍评选活动评审团名单
(按姓氏笔画排序)
1.“法律知识谱系”
当代法学家舒教授
十年磨一剑
这本书追溯到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法律知识的起源
近代以来欧洲法学的演变
它为中国学术界呈现了全方位
西方法学的知识谱系
追溯历史渊源,构建法律谱系
在这次评选中,舒的《法律知识谱系》一书名列榜首,应该是合理的。他寻求道的“无为”,并为此倾注了近十年的心血。就像他在序言中说的那样,“十年磨一剑,没有什么野心,你所想所言,都是出于兴趣。思考是写作,不是读书看,专注于学习,不求名山...不是人造的,不是人造的,勤快而勤快,自然是顺便”。
《法律知识谱系》以“一个中国人的关注”为视角,审视历史上西方法律知识的生成史。该书追溯了古希腊罗马法律知识的起源,探讨了近代以来欧洲法学的演变,为中国学术界全方位呈现了西方(尤其是欧洲)法律的知识谱系。它的目的很明确,就是“希望寻求中国法学会传承下来的法律知识的产生和演变的本源,试图解决法律知识的性质(和科学性)问题”。
当然,法律知识的传承从来都不是最终目的,作者深切关注的是如何建立中华文明的法律(中国法律)。他说,“法学的中国/中国表述”不仅仅是“西方法学的中国/中国表述”,而是未来中国法学必须建构一个“用中国思维及其表述”的法律知识体系。
为此,他认为,目前中国法学界也应该做好基本的“双”工作:一方面,不能放弃对西方法律知识的继承;另一方面,要系统梳理中国历史上各个家族的法律著述,从而建立中国法律思想的“谱系”,进而形成“中国版法学”(中国法理学)的解释体系。由此可见,这部作品的寓意应该是作者曾经说过“通过罗马法,但超越罗马法”。
2.“百年法治进程中的人与事”
回顾中国法治100年
讲述法治路上的人和事
清末民国时期,思维跨度从法国西部向东部扩展
直到新中国的立法和司法
里面有侯新义教授
近百篇近几年的最新论文
中国法治百年反思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甚至在现代,中国被动或主动地向西方学习,经历了拒绝、徘徊、迷信、质疑西方法治的过程。到目前为止,中国的法治还在不断探索的道路上。所有的回望和记忆,都应该是在反思的基础上进行借鉴或吸收。毕竟,一个能在反思中成长的民族,是一个有希望的民族。
侯新义的《百年法治进程中的人与事》、王仁波的《1840年以来的中国》、梁志平的《论法治与德治:中国法制现代化运动的内省》和秦的《监督改革中的法治工程》从不同角度对中国法治进行了反思。
《百年法治进程中的人与事》以专题学术论文的形式,从整体上观照中国法治现代化。虽然作者无意用宏大叙事来概括中国近百年的法治进程,但他通过那个时代、那个人、那个事、那个案,用翔实的史料和细腻的笔法勾勒出了中国法治现代化的表情面。
他真正想做的是让人思考:“回顾中国过去100年的法治进程,是什么原因让我们以前的许多智慧无法永远保存;为什么有些来之不易的经历无法抵御风云变幻?是什么样的力量让我们经历过的教训不得不一遍又一遍的经历?!"
3.中国监督法律制度的历史
第16届北京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
产生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土壤
它的发展历程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
该书论述了我国夏商至清代的监察法制建设,史料丰富,分析精炼,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本书在第一版的基础上进行了修订,重点是:一是加强监督思想部分,以体现思想在制度建设中的主导作用;二是沟通中央系统与监督系统的内部关系,强调中央系统的发展变化对监督系统的直接影响;三是丰富了明清时期的监督立法。作为古代最后两个朝代,监狱法和其他立法一样,已经达到了相当完备的水平。
4.“求富强——中国现代思想范式”
探索西方制度文化
与近代中国繁荣的因果关系
从龚自珍到胡适
近代百年历程中的中国知识分子
实现中国富强的制度探索
面对近代中国的民族危机,许多有志之士为民族复兴和国家繁荣探索出了一条出路。在生存危机的刺激下,中国现代先进知识分子选择了一条超越对象层面的宪政制度及其文化之路。但是,他们的思想方向似乎是:为了民族复兴,中国必须选择宪政制度,而作为民族主义运动救国的手段,中国的宪政运动需要通过民族热情和强化民族意识来获得动力,民族主义精神的动员必须强化民族文化,这使得宪政制度在中国陷入困境。与此相联系,宪法的中国化自然会由“道”变为“器”,由“体”变为“用”。俗话说“富强是身体,用的是体质”,今天看来还是这样的想法和预设。
5.法律程序
福尔摩斯,美国法律的灵魂
他一生中唯一被评论和发表的论文集
著名政治思想家拉斯基主编
发表的文章跨越30多年
展现了福尔摩斯中后期思想的精髓
这本书是由美国法律界的灵魂人物霍尔姆斯评论出版,著名政治思想家拉斯基编辑的散文集。发表的文章跨越30多年,展现了福尔摩斯中后期思想的精华。《法律之路》是美国法律史上被引用率最高、中文翻译数量最多的文章之一。此外,在附录中,译者不仅翻译了福尔摩斯的第一部“法律预测理论”的相关书评和他单独发表的:“第12讲”还收录了格雷、布兰代斯、杜威、庞德、卢埃林、坎特洛维茨等的相关论文。,让读者充分领略到霍姆斯这一代学者所引发的思想转向,以及这种思想转向在后世学者中衍生出的种种变化。
6.英国宪法研究导论
清华大学任剑涛教授真诚推荐
它被认为是英国宪法的经典之作
这是理解英国宪法的必读书目
《英国宪法研究概论》对人们了解英国现代国家建设非常重要。从它在法律和政治领域的广泛分布和广泛影响来看,它已经成为经典之一。英国之所以受到高度重视,不仅因为它是一个现代化的先驱国家,还因为它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一个重要变量。借助这本书,人们可以了解英国宪法、现代政治和法治,以及为什么英国模式成为基本的现代模式。同时期出版的《法学方法论》(第六版)和《法律学报》也不错,但重要性略逊于本书。
-任剑涛
7.法律方法论(第六版)
20世纪最著名的法哲学著作
拉伦兹的经典法律作品
第一个完整的翻译已经推出
本文介绍了从十九世纪初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这段时间
德国法律理论和方法
这本书是德国著名法学家卡尔·拉伦茨的重要著作,也是法学理论中的经典之作。主要介绍了19世纪初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期间德国的法律理论和方法论。艾晨的译著由中国台湾吴楠公司引进到本图书馆,引进后获得了良好的市场反响和学术声誉。但艾晨的e版是学生的删节版,这次德文第六版全本的推出,会让国内读者充分了解拉伦茨的法律思想。
回搜狐多看
负责编辑: